第1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838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95位用戶收藏,30人推薦!
西安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在今火車站北1公里多的龍首原上。
大明宮是唐首都長安“三大內(nèi)”中局限較大的一座,位于其時長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高高在上,氣魄雄偉。大明宮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他父親李淵建筑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便死,遂于貞觀九年正月更名“大明宮”。高宗龍塑二年(公元662年),斂收雍、通、歧等十五州的民錢,減百官一個月的薪俸,重建大明宮。第二年遷大明宮聽政,更名為“蓬萊宮”,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更名為“大明宮”,以后大明宮的名稱才牢靠下來。
大明宮的范疇很大,實測宮城西墻2256米,東墻2641米,略呈楔型,其有十一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閣下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另外,有別殿、亭、觀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往后,大明宮成為朝政勾當中心。
含元殿是其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雄偉的構(gòu)筑。唐李華《含元殿賦》說,構(gòu)筑木柴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選運來的“擇一木于千木”的“荊揚之材”。殿前對象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南距丹鳳門四百余步?!白笙棼[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民辦,環(huán)阿閣以周,象龍行之是曲?!苯夥藕髮崪y,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對象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對象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別離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殿南有三條平行的斜坡,間有臺階的漫道遺跡,這就是其時所謂的龍尾道。
著名的麟德殿約莫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定名。其位置在于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德高地上。這里東臨太液池風光區(qū),西近大明宮西墻德九仙門,便于大臣進出,因而是天子召見皇族知己、訪問外國使臣和進行隆重宴會德處所。實測殿址南北長130米,對象寬70余米。公元703年,武則天曾在麟德殿訪問并宴請東瀛鬼子執(zhí)節(jié)大使粟田朝臣真人。
這座局限雄偉德宮室,顛末唐末朱溫的粉碎,韓建縮建長安城時的拆毀,早已釀成一片廢墟。可是,遺址內(nèi)的含元殿、麟德殿、一清殿、翔鸞殿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此刻還清楚地望見。
1961年3月,國務院發(fā)布大明宮遺址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第2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96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92位用戶收藏,21人推薦!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唐大明宮遺址公園:
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長安城擁有三處大型宮城,即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其中的大明宮,因為規(guī)模最大、制度完備、被看作是大唐帝國的統(tǒng)治中心和國家象征。
大明宮的布局非常講究,它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法配置建筑,從南至北依次為: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門、重玄門等重要建筑,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共有五個門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門樓。丹是紅色,代表熱烈、興旺,而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曾被歷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圖騰。丹鳳合起來就是紅色的鳳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鳳門為古代城門中最高等級五門道制的杰出代表,丹鳳門的五個門道,每個門道寬8.5米,五個門道總計達51米多,比現(xiàn)在天安門的門道都要寬。丹鳳門門闕墩臺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它的建筑規(guī)格之高、規(guī)模之大,都創(chuàng)下中國古代皇宮的宮門之最。
丹鳳門是一個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門洞進出;其它官員只能由兩側(cè)的門洞通行,右進左出,直到今天,我們的交通規(guī)則還是沿用這種“靠右前行”的辦法。
丹鳳門不僅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統(tǒng)治者與民眾溝通的最佳場所。每逢頒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會、獻俘等活動時,皇帝會出現(xiàn)在門樓上,供萬民瞻仰。每逢皇帝宣赦時,丹鳳門前一側(cè)就立一根高桿,上面懸一只金雞,另一側(cè)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樓,被赦免的囚犯在鼓聲中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后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道:“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說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還曾兩次在丹鳳門門樓上舉行宴會,招待突厥首領(lǐng)和使節(jié)。丹鳳門在唐代的作用,就類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門,或者說,丹鳳門就是唐代的天安門。
請大家隨著我進入丹鳳門,注意腳下的臺階,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它是2005年進行的考古發(fā)掘,外側(cè)的宏偉建筑,是根據(jù)復原研究和模擬設(shè)計而構(gòu)筑的保護性展廳。它將真正的遺址罩在大廳內(nèi)。為了達到既保護遺址又不影響參觀視線的目的,博物館由三層框架結(jié)構(gòu)組成,其建筑結(jié)構(gòu)距離遺址的邊沿約為60厘米,博物館外墻的色彩全部選用淡土黃色,為的就是要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xiàn)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氣派,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
今天,它作為唐文化的代表,帶我們領(lǐng)略了一個統(tǒng)一大國的政治權(quán)威。
第3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138個字,預計看完需要6分鐘,共有104位用戶收藏,23人推薦!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參觀,導游也要做好景點的解說,讓游客更加了解景點的歷史典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導游詞,歡迎參考!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導游詞篇一
唐代的大明宮是長安城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筑群。公園建在大明宮的遺址上,這里有含元殿等宮殿的臺基、墩臺遺址;能欣賞到復原的大明宮微縮景觀;觀賞ima_3d影片《大明宮傳奇》,還能體驗文物的考古發(fā)掘和修復。
景區(qū)有南門和東門,南門是正門,游客中心也位于南門,建議游客南門進入景區(qū)。遺址公園分為免費區(qū)和收費區(qū)兩部分,其中收費區(qū)是景區(qū)的核心區(qū)域,包括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遺址以及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免費區(qū)內(nèi)的部分景點也需要購票,如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考古探索中心等。
在收費區(qū)內(nèi),游客可以觀賞到各大殿的臺基遺址以及在臺基遺址上用輕鋼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出的宮殿輪廓。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內(nèi),能夠觀賞到遺址內(nèi)出土的文物,如:皇家用具、器皿等。博物館的東北角,還有按照1:15比例復原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最高的微縮宮殿高約2米左右,你可以“行走“在景觀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宮之中。
靠近南門的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內(nèi),保存了當年丹鳳門的門闕墩臺遺址,這里是中國歷史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門。在丹鳳門的西北部有考古探索中心,在這里可以親身體驗文物考古發(fā)掘和修復工作,特別適合對文物工作感興趣的游客。
在游客中心旁的影院內(nèi),游客可以觀賞到ima_3d影片(大明宮傳奇),每小時播放一場,片長35分鐘,在3d環(huán)境下,觀眾猶如穿越歷史大門,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導游詞篇二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shè)、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qū)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fā)展、均衡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fā)展的生態(tài)基礎(chǔ)、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作為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城市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保護好大明宮遺址就是保護盛唐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東西寬70余米。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導游詞篇三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今火車站北1公里多的龍首原上。
大明宮是唐京城長安“三大內(nèi)”中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位于當時長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氣勢宏偉。大明宮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他父親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便死,遂于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高宗龍塑二年(公元662年),斂收雍、通、歧等十五州的民錢,減百官一個月的薪俸,重建大明宮。第二年遷大明宮聽政,改名為“蓬萊宮”,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為“大明宮”,從此大明宮的名稱才固定下來。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實測宮城西墻2256米,東墻2641米,略呈楔型,其有十一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中心。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唐李華《含元殿賦》說,建筑木材是由江南山林中精選運來的“擇一木于千木”的“荊揚之材”。殿前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南距丹鳳門四百余步?!白笙棼[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民辦,環(huán)阿閣以周,象龍行之曲直?!苯夥藕髮崪y,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殿南有三條平行的斜坡,間有臺階的漫道遺跡,這就是當時所謂的龍尾道。
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于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德高地上。這里東臨太液池風景區(qū),西近大明宮西墻德九仙門,便于大臣出入,因而是皇帝召見皇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德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米,東西寬70余米。公元703年,武則天曾在麟德殿接見并宴請日本執(zhí)節(jié)大使粟田朝臣真人。
這座規(guī)模宏偉德宮室,經(jīng)過唐末朱溫的破壞,韓建縮建長安城時的拆毀,早已變成一片廢墟。但是,遺址內(nèi)的含元殿、麟德殿、一清殿、翔鸞殿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現(xiàn)在還清晰地看見。
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大明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4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60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97位用戶收藏,22人推薦!
西安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導游詞
唐代的大明宮是長安城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構(gòu)筑群。公園建在大明宮的遺址上,這里有含元殿等宮殿的臺基、墩臺遺址;能瀏覽到復興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撫玩ima_ 3d影片《大明宮傳奇》,還能體驗文物的考古掘客和修復。
景區(qū)有南門和東門,南門是正門,旅客中心也位于南門,提議旅客南門進入景區(qū)。遺址公園分為免費區(qū)和收費區(qū)兩部門,個中收費區(qū)是景區(qū)的焦點地區(qū),包羅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遺址以及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免費區(qū)內(nèi)的部門景點也必要購票,如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考古試探中心等。
在收費區(qū)內(nèi),旅客可以撫玩到各大殿的臺基遺址以及在臺基遺址上用輕鋼布局泛起出的宮殿外觀。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內(nèi),可以或許撫玩到遺址內(nèi)出土的文物,如:皇家器具、器皿等。博物館的東北角,尚有憑證1:15比例復興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最高的微縮宮殿高約2米閣下,你可以“行走“在景觀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宮之中。
接近南門的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內(nèi),生涯了昔時丹鳳門的門闕墩臺遺址,這里是中國汗青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門。在丹鳳門的西北部有考古試探中心,在這里可以切身材驗文物考古掘客和修復事變,出格得當對文物事感情樂趣的旅客。
在旅客中心旁的影院內(nèi),旅客可以撫玩到ima_ 3d影片(大明宮傳奇),每小時播放一場,片長35分鐘,在3d情形下,觀眾如同穿越汗青大門,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第5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879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66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西安大明宮導游詞
接待各人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_,各人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戲,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位于西安市太華南路,大明宮遺址公園是全球有名的唐長安城“三大內(nèi)”(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構(gòu)筑群,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原宮墻周長為7.6公里,四周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遺址有40余處。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構(gòu)成;北部的內(nèi)廷中心為太液池。
成長定位
以大明宮遺址掩護改革和展示盛唐文化為特色,建樹集文化、旅游、商貿(mào)、棲身、休閑處事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都市新區(qū)。
總體思緒
以文化大籌謀和超前籌劃為先導,以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的建樹為發(fā)動,以組織大型都市運營商參加土地一級開拓為主導,以“整體拆遷、整體建樹”為保障,以改進地區(qū)人民糊口程度、晉升都市品格為宗旨,全力建樹人文、活力、調(diào)和西安的樹模新區(qū),試探大遺址發(fā)動都市成長的新模式,吉林導游詞,開發(fā)大遺址掩護和操作的新路徑,蘊蓄都市整體拆遷與開拓建樹的新履歷。
建樹方針
建樹具有天下意義的文物掩護樹模工程;建樹天下一流的國度遺址公園;改進人居情形,締造籌劃和建樹的國際規(guī)范;實現(xiàn)汗青與當代、經(jīng)濟與社會、文物掩護與都市建樹的調(diào)和共融,和諧成長;促進文化、旅游財富大成長;實現(xiàn)地區(qū)科學成長、加速成長、創(chuàng)新成長、調(diào)和成長。
籌劃名堂
將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建樹成為將來西安的“都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qū)掩護成為發(fā)動西安率先成長、平衡成長、科學成長的都市增添極,成為西安將來都市成長的生態(tài)基本、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天下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晉升西安的都市特色。
在空間形態(tài)上情勢“同心用心兩翼三圈六區(qū)”的根基名堂:
同心用心:大明宮國度遺址公園;
兩翼:以火車站北廣場為軸心,沿隴海線形成對象兩多半會改革板塊;
三圈:形成未央路、太華路、北二環(huán)三個貿(mào)易圈;
六區(qū):籌劃建樹文化旅游區(qū)、商貿(mào)處事區(qū)、商務焦點區(qū)、改革樹模區(qū)、中央棲身區(qū)、齊集安放區(qū)等六個成果區(qū)。
第6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91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5分鐘,共有192位用戶收藏,15人推薦!
1、丹鳳門遺址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南門,它建于唐高宗龍朔二年(662),沿用歷史長達240余年,是唐朝皇帝進出宮城的主要通道。丹鳳門上部建有丹鳳樓,是皇家頒布赦令,舉行宴會等大典的重要活動場所。丹鳳門北對大明宮主殿含元殿,東西為順城街,直南為長安城南北長1500米,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與唐大雁塔遙相呼應,構(gòu)成了唐長安城的重要景觀軸線,展示了盛唐皇室的無上威儀。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鳳門”為“明鳳門”,約四年后恢復舊稱。丹鳳門作為皇帝宣赦的固定場所,每逢宣赦日,門前一側(cè)立高桿,上懸金雞,一側(cè)臵鼓,百姓聚集門前廣場,待皇帝登樓,囚犯在鼓聲中被引至門前,赦令宣讀完畢,當場釋放,唐人楊巨源有詩為記:“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桿下鼓千聲”。
現(xiàn)在的丹鳳門遺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強東路道北地區(qū),20xx年經(jīng)考古發(fā)掘揭露,丹鳳門規(guī)模之大、門道之寬、馬道之長均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發(fā)掘出的殘存門址由墩臺、門道、隔墻、馬道、城墻等部分組成,均為夯土結(jié)構(gòu)。實測門闕墩臺東西總長74.5米、南北寬33米,共開五孔門道,門道均寬8.5米,道中設(shè)石門檻,與史籍中“鳳門五開,十扇開閉”記載相符。墩臺兩邊宮城內(nèi)側(cè)各筑一條寬3.5米、長54米的馬道用以登城。丹鳳門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對研究唐長安城和中國都城考古均有重要價值,被文物考古界譽為“盛唐第一門”。
20xx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項目啟動后,丹鳳門遺址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是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sh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為三層框架結(jié)構(gòu),內(nèi)部空間用于保護展示丹鳳門遺址,城樓上用以開展各種儀式活動。為實現(xiàn)保護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達到文物保護的要求,建筑結(jié)構(gòu)與遺址邊沿距離大于60厘米,城臺與城墻部分外表建材為城磚肌理。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外墻色彩全部選用淡棕黃色,目的是使這座建筑既能體現(xiàn)唐代皇宮正門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偉端莊的風格,又有別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渾然一體高度抽象的手法賦予遺址保護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現(xiàn)代感。
唐李益曾有詩:
《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升天門。
鳳凰飛來銜帝箓,言我萬代金皇孫。
靈雞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歷,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貺,泥金檢玉昭鴻恩。
云亭之事略可記,七十二君寧獨尊。
小臣欲上封禪表,久而未就歸文園。
2、含元殿遺址
含元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屬皇宮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規(guī)制宏偉,地位尊崇,與北京故宮太和殿地位相當。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為都城長安的主要標志建筑,稱著當時,傳名后世。關(guān)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華《含元殿賦》所說:“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說,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貞,括萬象以為尊”。說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經(jīng)》。武則天時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與宮名相統(tǒng)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復舊稱。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臺上,臺基高3.5米,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兩閣和供大臣登殿的龍尾道。殿、閣之間有飛廊相接,兩閣之下有南北排列的東西朝堂、肺石和登聞鼓、鐘鼓樓、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這一建筑組群,構(gòu)成了唐代大明宮內(nèi)規(guī)模宏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qū)域,是唐王朝的皇權(quán)象征和國家標志。
含元殿作為外朝場所,主要用來舉行元日、冬至大朝賀儀式,及一些特殊活動。唐朝的元日大朝賀源于古代的朝貢制度,是通過貢物和朝覲的方式來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關(guān)系的一種禮儀,而日本、天竺(印度)等遠來之國的朝貢,則屬于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的意義。唐朝冬至大朝賀始于開元八年,唐玄宗時開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賀,儀式規(guī)模則參照元日朝賀。每逢朝會日,含元殿場面熱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別向皇帝拜賀新歲;還有少則數(shù)國,多則十國,操著不同語言,穿著不同服飾的外國使節(jié)或首領(lǐng),列隊登上含元殿,依次覲拜。每逢此時,含元殿都成為各民族政權(quán)開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臺。據(jù)日本史籍載,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羅(今朝鮮半島),提出抗議,玄宗特許將日本使節(jié)調(diào)至東列第一,新羅則調(diào)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氣勢和大朝會的盛大場面所震撼,留下了許多詠頌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張祜《元日仗》詩:“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鳳門開白日明。”更有李華做《含元殿賦》,洋洋三千言,頌盡含元殿乃至大明宮的氣象萬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紛亂,硝煙四起,大明宮多次遭遇黃巢、朱玫等軍閥戰(zhàn)亂損毀,含元殿也最終毀于兵禍之中,存世220余年。
現(xiàn)今的含元殿遺址位于今西安市東北部自強東路以北,唐朝滅亡后,歷代都有史地研究者親臨考察。上世紀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遺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發(fā)掘表明,含元殿遺址整體保存狀況基本完整,遺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棲鳳閣、翔鸞閣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殘損的建筑構(gòu)件。含元殿址依龍首塬南緣而建,殿基高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開闊。殿身主體東西面闊十一間,75.9米,南北進深4間,42.4米,高3.5米。面積3210平方米,與北京故宮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寬約5米的“玉階”三級,建有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左右外接東西向廊道,與翔鸞、棲鳳二閣相連。此二閣為三重子母闕形式,下方為高大的磚砌墩臺。由于破損嚴重,僅存長約28米的斜坡道,為原龍尾道遺址。含元殿包括二閣在內(nèi)建筑群總寬約200米,氣勢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氣魄的物質(zhì)體現(xiàn),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藝術(shù)水平。
1998-20xx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三方對含元殿實施了遺址保護工程,形成了現(xiàn)在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遺址臺基。
3、龍首渠支渠遺址
清《唐兩京城坊考》中有記載:“龍首渠,一名浐水渠,隋開皇三年開。……西北,分為二渠,東渠北流,經(jīng)通化門外至京城東北隅,折而西流,入東內(nèi)苑為龍首池,余水經(jīng)大明宮下馬橋下。”龍首渠支渠遺址位于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南沿以南130米處,為。
大明宮考古發(fā)掘后,在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以南130米處發(fā)現(xiàn)一道東西向的一條人工渠道,已探知區(qū)域長度400余米,渠道口寬3.6米,深約1.6米,渠道兩壁較陡直,局部有磚砌護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間隔幾乎等距的橋梁,中央橋址正對含元殿遺址,東西寬17米;東、西側(cè)橋址正對東、西朝堂,西側(cè)橋址東西長6.85米,中央橋梁應為御橋,東西橋梁則為文武百官上朝前的下馬橋。水渠的這種規(guī)格建制對后世宮室制度的建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20xx年大明國國家遺址公園整體保護工作中,對龍首渠及其上御橋進行了展示復原。
4、東朝堂遺址
大明宮內(nèi)有兩座朝堂,為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宮時,分臵于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組群的一部分,為百官候朝的場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會見百官。據(jù)考古發(fā)掘,東朝堂位于含元殿翔鸞閣遺址南面30米處,遺址坐北朝南,曾經(jīng)改建和擴大,早期建筑簡單,包含一座大型廡殿和一道東西向墻垣,基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73米,南北寬12.45米,晚期向東移16余米,東西縮至68米,南北增至16米。
5、西朝堂遺址
大明宮內(nèi)有兩座朝堂,為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宮時,分臵于翔鸞、棲鳳二閣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組群的一部分,為百官候朝的場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會見百官。西朝堂對應立有登聞鼓,官民若有冤情,可立于肺石下申訴或撾鼓以聞達皇帝,達到昭雪冤情的目的。西朝堂位于含元殿棲鳳閣遺址南面30米處,尚未進行考古發(fā)掘。
6、宣政殿遺址
是大明宮中的第二大殿宣政殿,也是大明宮前朝中軸線上三大殿之一,屬于中朝正殿。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辦事的行政中心,是大唐處理國事的地方,盛大的慶典一般在含元殿舉行,宣政殿是真正的權(quán)力中心。新帝即位、冊封太子、科舉殿試、讀時令等重要政治活動也在這里舉行。大家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宣政殿殿址東西長近70米,南北寬40多米。文獻記載宣政殿前院廊南有宣政門、東西有日華門、月華門,院內(nèi)有鐘樓、鼓樓,殿院東西有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等唐朝重要的中央決策、咨詢機構(gòu)。從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至憲宗元和三年(820xx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這里大會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面極其隆重。
官員們到達這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在大明宮上朝的官員,都要登記在冊,登記的內(nèi)容不僅有姓名官職和年齡,甚至包括身高和形體特征,經(jīng)過一連串嚴格的確認之后,官員們最后才能到達大明宮中的宣政殿。
在這里曾經(jīng)舉行過一場特殊的殿試,主考官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20xx年,唐玄宗剛剛即位就親自考核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縣令,結(jié)果一百多位考生當中,只有一人為可造之材,二十多人基本合格,一半之上為濫竽充數(shù)之輩,唐玄宗開始下決心改革科舉制。
7、紫宸殿遺址
紫宸殿是大明宮中軸線上的第三個主殿,是內(nèi)朝正殿,為唐代君臣每天議決國事的地方。當時只有五品以上和五品以下的重要官員才有資格被宣召入紫宸殿(稱為“入合”)。紫宸殿也曾舉行宴見四夷君長、外國使節(jié),慶賀重大軍事勝利,舉行制舉考試等活動。殿基南北寬近50米,殿址破壞較多,僅東邊殘存一部分夯土基,西邊僅有片段的夯土。
8、麟德殿遺址
麟德殿是宮內(nèi)宴會樂舞、接見外國使節(jié)、設(shè)立道場的主要場所,是大唐等級最高的宴會廳。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所以以「麟德」命名。麟德殿是唐大明宮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建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建筑,整個宮殿坐落在一萬多平方米的大臺上,面積達到五千多平方米,建造麟德殿共用了192根柱子,是今天故宮太和殿的3倍。
大家可以看到麟德殿是以前、中、后三殿串聯(lián)形式布局的,為什么是三殿呢?中國古代建筑由于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梁架的跨度不能太大,這種三殿相連的設(shè)計,既解決了梁架的跨度,使宮殿的面積擴大,又解決了建筑的安全穩(wěn)固和外形的美觀。在唐代一千三四百年前建筑一個殿就這么大面積,如此規(guī)模拿現(xiàn)在的財力來建筑這個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站在這里大家是否可以感受到唐朝的氣息呢?
據(jù)說在麟德殿大宴時,殿前和廊下可坐下3000人,并表演百戲,殿前還可以擊馬球。武則天曾經(jīng)就在這里接見唐代時期世界各國的來使!公元720xx年,武則天在此會見并設(shè)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歡宴神策軍將士3500余人。當時,唐代的官員以能出席麟德殿宴會為榮。
唐朝詩人張籍的《寒食內(nèi)宴》中這樣描述盛唐時期唐大明宮麟德殿的盛景:瑞煙深處開三殿,春雨微時引百官。這座宮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華與榮耀,見證了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興盛的足跡。
9、清思殿遺址
清思殿,是宮內(nèi)起居便殿,為皇帝游樂、休憩之地。請看,清思殿殿址僅存基臺部分,東西33米,南北寬約29米,基臺南端東西各有一斜廊。
唐敬宗即位以后,曾對清思殿進行過大規(guī)模重修,唐代的史料記載,清思殿曾安裝銅鏡三千片,耗費了十萬黃金和白金箔。殿堂遺址內(nèi)確實發(fā)現(xiàn)了很多銅鏡的殘片,還出土了鎦金銅飾殘片,多枚黑白圍棋子和一件出入宮門的魚符等。
清思殿名字很雅致,但當時這里卻總是一派熱鬧的景象,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球場。唐代盛行馬球,連皇帝都親自上場參與。唐三彩中就有很多打馬球的人物形象??脊殴ぷ髡甙l(fā)現(xiàn),清思殿前的這個馬球場地面非常堅硬,1000多年的時光都沒有讓它損毀。據(jù)文獻記載,當時修建馬球場除
了砸夯,還要在地面澆油,而這種油很可能就是當時民間的食用油。澆滿油的球場即使下雨個把月,地面也依然干爽平整。
公元880年,當黃巢的起義軍向長安挺進的時候,僖宗正在清思殿主持一場聳人聽聞的賭局,四個高級官員,用擊馬球的方式來決定任職的地方,獲勝者優(yōu)先選擇富庶之地。
10、翰林院遺址
翰林院占據(jù)夾城南部長400余米的一段,翰林院南端約100米長部分發(fā)現(xiàn)建筑遺址五座。翰林門為一個門道,寬5米多,進深8米多,臵有石門檻兩道。
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翰林院從唐朝起開始設(shè)立。選拔擅長文辭的翰林學士入內(nèi)起草詔制,晚唐以后,成為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gòu)。翰林院是中國歷史上曾長期存在著的一個帶有濃厚學術(shù)色彩的官署,盡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動,但性質(zhì)卻沒什么大的變化。
翰林院里任職的人稱為翰林學士,簡稱翰林,是傳統(tǒng)社會中層次最高的士人群體。當時在翰林院供職的有詞學、經(jīng)術(shù)、合煉(煉丹)、僧、道、卜、祝、術(shù)、藝、書、弈等各色人才,稱為待詔,即聽候皇帝隨時召見和差遣。其中詞學之士最受重視。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張九齡,張說等都曾當過翰林學士,在這里供職多年。李白渴望報效朝廷,為大唐建功立業(yè)。在大明宮金鑾殿,李白即興賦詩,為宮廷歌手填詞助興,唐玄宗欣賞李白的稀世才華,留他在翰林院待詔。唐玄宗時期的翰林院有點類似皇家文學藝術(shù)委員會。生活在翰林院的李白終日無所事事,常偷偷溜出去在長安的酒肆喝悶酒,他滿懷報國志,可惜無用武之地。
11、凌霄門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凌霄門是北宮墻的西宮門,又稱“青霄門”。這里位于北宮墻正門玄武門西355米處,當時,凌霄門只有一個門道,寬僅2.2米,無門基座和柱礎(chǔ),也沒有設(shè)門樓。
雖然“凌霄門”只是一座小門,但歷史上卻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曾在此門發(fā)動政變,扶助代宗即位,史稱“凌霄門之變”。
唐肅宗在“馬崽驛之變”以后,北上靈武,登極稱帝。收復京師以后,入居大明宮期間,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和皇后張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肅宗寵信,所以權(quán)勢日盛。特別是李輔國不但掌管了禁軍大權(quán),而且又兼兵部尚書、殿中監(jiān)等20余職,常在右銀臺門處理軍國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頒布詔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輔國鼻息。而皇后張氏也非善輩,不但“持權(quán)禁中,干預政事,請謁過當”,而且還將肅宗次子建寧王李倓誣陷致死,進而還想威害太子李豫,專制朝政,步武則天后塵,奪取最高權(quán)力,臨朝稱制。
寶應元年四月初,唐肅宗身染重病,在長生殿養(yǎng)疾。張皇后看到唐肅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恐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對己不利,便秘密派人將肅宗的另一個兒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圖廢立太子。四月十六日這天,張皇后矯詔召太子入宮?;聦m李輔國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當即在凌霄門布臵禁軍,并將太子李豫由少陽院護送到飛龍廄中,加以保護。接著,又派兵將麟德殿團團包圍,逮捕了越王李系,又將張皇后囚禁于別殿。四月十八日,肅宗聽到這一消息后,驚嚇而死。程元振當即將太子接至九仙門,與文武百官相見,并行監(jiān)國之禮。四月二十日,太子在長生殿肅宗靈堂前即帝位,是為唐代宗。不久,越王李系和張皇后相繼被殺。“凌霄門之變”至此結(jié)束。
第7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3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167位用戶收藏,28人推薦!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shè)、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qū)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fā)展、均衡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fā)展的生態(tài)基礎(chǔ)、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作為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城市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保護好大明宮遺址就是保護盛唐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東西寬70余米。
第8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4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48位用戶收藏,14人推薦!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唐代的大明宮是長安城中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筑群。公園建在大明宮的遺址上,這里有含元殿等宮殿的臺基、墩臺遺址;能欣賞到復原的大明宮微縮景觀;觀賞imax3d影片《大明宮傳奇》,還能體驗文物的考古發(fā)掘和修復。
景區(qū)有南門和東門,南門是正門,游客中心也位于南門,建議游客南門進入景區(qū)。遺址公園分為免費區(qū)和收費區(qū)兩部分,其中收費區(qū)是景區(qū)的核心區(qū)域,包括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遺址以及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免費區(qū)內(nèi)的部分景點也需要購票,如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考古探索中心等。
在收費區(qū)內(nèi),游客可以觀賞到各大殿的臺基遺址以及在臺基遺址上用輕鋼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出的宮殿輪廓。在大明宮遺址博物館內(nèi),能夠觀賞到遺址內(nèi)出土的文物,如:皇家用具、器皿等。博物館的東北角,還有按照1:15比例復原的大明宮微縮景觀,最高的微縮宮殿高約2米左右,你可以“行走“在景觀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宮之中。
靠近南門的丹鳳門遺址博物館內(nèi),保存了當年丹鳳門的門闕墩臺遺址,這里是中國歷史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門。在丹鳳門的西北部有考古探索中心,在這里可以親身體驗文物考古發(fā)掘和修復工作,特別適合對文物工作感興趣的游客。
在游客中心旁的影院內(nèi),游客可以觀賞到imax3d影片(大明宮傳奇),每小時播放一場,片長35分鐘,在3d環(huán)境下,觀眾猶如穿越歷史大門,置身1300年前的盛唐王朝。
第9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452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33位用戶收藏,15人推薦!
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包含大型商業(yè)中心、城市步行街、甲級寫字樓、高級公寓、城市豪宅等,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萬達將時尚知名品牌紛紛引入,與西安古都文化氣息相融,引導城市新一輪的消費格局更新。輔以萬達集團24年商業(yè)品牌和客戶的積累,以其“不動產(chǎn)運營城市”的經(jīng)營哲學,全方位滿足區(qū)域群眾的消費需求,提高北城人民生活品質(zhì),帶動北城新經(jīng)濟中心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國際時尚潮流商業(yè)中心”,助推西安城市發(fā)展和商業(yè)升級。
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舉行招商大會 40余家品牌現(xiàn)場簽約[3]
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傾,熠動長安”招商大會暨品牌簽約儀式在萬達希爾頓大酒店隆重舉行。本次大會共接待300余家國內(nèi)外知名品牌代表,其中,包括h&m、uniqlo、guess、calvinklein、tissot、星巴克、哈根達斯等全球著名品牌商家出席此次大會。當天40余家品牌現(xiàn)場成功與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簽約。據(jù)悉,西安大明宮萬達廣場將于20__年11月底開業(yè),這將是萬達集團在西安布局的超大規(guī)模商業(yè)綜合體全新升級力作。[4]
西安大明宮萬達20__年10月試營業(yè) 萬達百貨、zara、星巴克等進駐。
第10篇 大明宮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3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142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建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大明宮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是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西安城市建設(shè)、大遺址保護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園”,使大明宮遺址區(qū)保護成為帶動西安率先發(fā)展、均衡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的城市增長極,成為西安未來城市發(fā)展的生態(tài)基礎(chǔ)、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宮遺址作為盛唐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西安城市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保護好大明宮遺址就是保護盛唐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
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實測殿夯土臺基高3米多,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2.3米。在臺基東西兩旁各有一條廊道遺跡,分別伸向東邊的翔鸞和西邊的棲鳳二閣。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見貴族親信、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實測殿址南北長130多米,東西寬7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