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諺語
夏至三朝霧,出門要摸路。(多雨)半夜無星,大雨快臨。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過了小滿十日種,十日不種一場空。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立夏東風到,麥子水里澇。糧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雨打黃梅頭,四十五天無日頭,雨打黃梅腳,車水車斷黃牛腳。端午落雨還好熬,初六落雨爛脫瓦。月著蓑衣,天要下雨。虹高日頭低,明朝著蓑衣;虹低日頭高,明日曬得背皮焦。東風急溜溜,半夜雨稠稠。早晨落雨飯后停,飯后下雨不得晴。小暑起燥風,日日夜夜好天公。八月南風二日半,九月南風當日轉,十月南風轉一輪。大暑到立秋,積糞到田頭。天上起了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東南風,干松松;東北風,雨祖宗。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拓展資料農諺流傳相當久遠,不少古書上已有記載。農諺講的是農業(yè)生產。廣義的農業(yè)生產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yè),農之中還包括農作物、果蔬、蠶桑等,這些內容在農諺中都有。再說,農業(yè)生產離不開土壤、肥料、水分、溫度以至于季節(jié)、氣象、氣候條件,這些方面在農諺中占有大量內容。農業(yè)生產又是由人在進行的,因此農諺中還有很多內容離不開人與人的關系,經營管理的經驗等。農諺的句子比較精煉樸素,但是把大量的農諺加以排以分析,就可以發(fā)現(xiàn)農諺的句子也相當錯綜復雜。先就每句的字數(shù)看,據(jù)筆者就全國農諺15823條(約36萬字)的分類統(tǒng)計, 最少的是3字一條,最多的是196字一條。農諺的地域性,實際上反映了農業(yè)生產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區(qū)作物種類不同,播種、收獲季節(jié)不同等等。浙江農諺:“麥黃種麻,麻黃種麥”,陜西農諺則為“麥黃種糜,糜黃種麥”,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華北農諺“七金、八銀、九銅、十鐵”,“秋收不耕地,來年不能定主意”,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閑、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這樣,浙江農諺“草子種三年,壞田變好田”,“爛冬油菜旱冬麥”,反映浙江地區(qū)冬季不是種綠肥,就是種大小麥、油菜以及蠶豆、豌豆等,很少休閑,更沒有七月八月就耕地準備過冬的。
關于農諺的諺語
1、冬雪年豐,春雪無用。2、水荒一條線,旱荒一大片。3、北風無露定有霜。4、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饃。5、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6、寒損根,霜打頭。7、不怕旱苗,只怕旱籽。8、寒潮過后多晴天,夜里無云地盡霜。9、冬雪一條被,春雪一把刀。10、麥苗蓋上雪花被,來年枕著饃饃睡。11、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12、霜打片雹打線。13、水荒百日,旱荒一年。14、臘月大雪半尺厚,麥子還嫌“被”不夠。15、三年收兩頭,鍋巴蓋墻頭。16、圩田好種,梅雨難過。17、圩田好作,五月難過。18、冬雪是被,春雪是鬼。19、今冬大雪飄,明年收成好。20、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農諺的諺語
春不種,秋無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掛起。五月端午晴,爛稻刮田膛。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老。有水才有谷,無水守著哭。水庫是個寶,防旱又防澇。稻田水多是糖漿,麥田水多是砒霜。人靠飯養(yǎng),稻靠肥長。肥田長稻,瘦田長草。農諺大全土肥長谷,豬肥長肉。萬物土里生,全靠兩手勤。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黃金。好種長好稻,壞種長稗草。三年不選種,增產要落空。好兒要好娘,種田要好秧。作物不好胡搭配,亂點鴛鴦要吃虧。麥秀寒,凍煞看牛囝。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桃花落在塵土里,打麥打在泥漿里;桃花落在泥漿里,打麥打在塵土里。臘雪不烊,種田人飯糧;春雪不烊,斷脫人肚腸。日出胭脂紅,無雨也有風。日落西北滿天紅,不是雨來就是風。日出貓迷眼,有雨不到晚。東方日出白,就要有風發(fā)。月著蓑衣,天要下雨。半夜無星,大雨快臨。要知明天熱不熱,就看夜星密不密。烏云接日頭,半夜雨稠稠。日落烏云洞,明朝曬得背皮痛。天上起了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